
俺娘的牙口不好,但吃面不喜欢煮软了,吃馒头不喜欢喧腾大了。
前些天跟我唠叨,想吃老辈子的那种发面的硬面饼,什么也不添加,就是很有嚼头的只有麦子香的那种。
我常在在外面给她买杠子头,基本上符合她的要求。
因为常来常往,俺和老板娘混熟了,买饼的时候就愿和她多唠几句。有次跟她说起这饼是买给老人吃的,并感叹这老人吧很奇怪,越是牙口不好,还越爱吃硬的面饼。
卖饼的大姐跟我说:“还真是这么回事儿,喜欢吃这饼的大多是老年人,我这种硬面饼,周六卖得最好,好多都是买回家带给老人的,老人们就喜欢吃原味的麦子香。”
顺便问了下大姐硬面饼的做法,无非是发面不要全开,面团要硬,揉面的时候加干粉,整形之后无需二次饧发,然后烤就是了,这么简单,当时俺就表态得空要试试。

某个周末,按照大姐的说法,俺做了六个饼,严格的说称不上杠子头,就是一硬面饼。
因为原料只用了面粉、酵母和水,没有任何其他添加,饼身表面也没有刷东西,烤了20分钟,饼身的颜色还是发白没有任何变化,我想,是饼,总要烤出个色吧,至少看起来诱人,于是继续烤。。。
最后的结果是,说烤出来的面饼能砸死人是夸张,扔过去,头上起包绝对没问题。
俺把烤盘拖出来,敲一敲硬邦邦的饼,自己忍不住哈哈大笑,整盘托到老娘屋,俺娘不晓得真相,伸手拿饼,说要尝尝,俺赶紧说,等俺拍个照留个念。
一边拍俺一边忍不住跟娘笑道:“咯掉牙俺可是不负责任哈”。
后来吧,俺娘小心翼翼地吃了俺为她特制的饼,吃完以后咂么咂么嘴,说:“味道嘛,还不错,就是——太硬!还有啊,人家外面卖的饼,表皮光滑好看着呢,你做的饼皮怎么跟大冬天脸上没擦油出门给大风扫着了。。。”
哈哈,干别的,俺的脑子不灵光,捣鼓吃的,俺觉着自个的脑子还算是够用。
做得不好,也不全是俺的事儿,没人教不是吗?网上也没啥可供参考的教材。
发这个帖子,一是为记录,二是求帮助。
路过的兄弟姊妹,关于杠子头,关于硬面饼,会做的,做得好的,一定要教教俺,有啥窍门能做得既好看又好吃,外皮硬,里面酥或是软,家庭版的哈。
一次做成太轻易,咱印象不深,越是做不好,越要继续做,越挫越勇嘛,看到底是它面饼硬还是咱的斗志硬!
乐一个!

杠子头(资料来源网络):
杠子头是潍坊有名的硬面食品。杠子头火烧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。因做火烧的面很硬,手揉不动,需用木杠翻压,故名。其形圆、个头大,每个约250克,边厚里薄,中间隆起。其特点是面硬、烤烙熟透而无糊斑,吃起来脆口,越嚼越香。因面硬用火烤而成,含水分很少,既可现吃,又便于携带,适合旅途食用。古时,用麻绳串成串,挂在鞍边、车旁,食之方便。凉吃越嚼越香;热吃,用菜、肉去烩,柔韧不散,非常有味。
原料:面粉、酵母、水

做法:
1、酵母用温水稀释,静置2分钟;
2、添加面粉,用筷子搅拌成湿面絮;
3、揉成光滑的面团,放在温暖处发酵至一半,不完全蓬松;
4、取出,一边揉一边添加干面粉,揉成光滑的面团;
5、分割成等大的面剂,揉匀,擀成薄饼状;
6、平铺进烤盘;
7、180度上下火烤20分钟。
(来源:记忆中那些熟悉的味道 作者:灯芯绒)